人民網北京5月7日電(高澤華)6日,海南省三亞市財政局發佈公告決定啟動物價補貼聯動機制,為該市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發放2014年上半年物價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60元、半年即360元,共約補貼62萬人逾2.2億元。此消息一經報道,即引發社會廣泛關註。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筆物價補貼的象徵性意義大過實際作用。而三亞市作為旅游城市,具有特殊性,其做法不具普遍意義。
  旅游經濟造就“高物價、低收入”特性
  三亞市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發放物價補貼
  據悉,三亞市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向居民發放物價補貼,至今已5年時間。補貼金額由當初的每月每人30元上升到如今的60元。據三亞市財政局總會計師劉錫安介紹,三亞市出台物價補貼發放給居民的初衷是考慮到三亞本地物價水平較高,而三亞當地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啟動了補貼聯動機制,給三亞市城鄉居民發放物價補貼。同時,補貼對象不僅僅針對本地居民,據三亞市財政局公告,在三亞持續參加6個月以上醫保的外來務工人員都可以申請。
  事實上,有關物價補貼的消息並不少見,然而其他城市,多是給低收入群體發放補貼,臨時應對物價上漲,像三亞這樣具有“常態性”和“普遍性”的並不多見。東莞曾於2008年對12萬餘低收入戶籍群體發放逾1.2億元物價補貼。杭州、南京、寧波等地也採用過類似措施。
  楊志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三亞與其他城市相比有其特殊性,這座濱海旅游城市“旅游業”和“地產業”是其支柱產業。但過於依賴的後果就是造成三亞居民陷入“高物價、低收入”的狀況。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三亞市生產總值達373.49億元,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249.87億元,增長11.1%,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66.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72.3%。另據全國房地產市場數據中心統計,2014年4月三亞房價為19,334元/平米,居全國第5。而2013年三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5,460元。
  專家:補貼的象徵性意義大過實際作用
  三亞官方:增加居民歸屬感和幸福指數
  每月60元的補貼金,對於改善三亞居民生活,能發揮多大程度的作用?有評論指出,對於經濟條件不寬裕的居民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相比之下,對於經濟條件寬裕的居民來說,則不過只是“九牛一毛”。
  面對質疑,三亞市財政局副局長李武軍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坦言,“撒胡椒面”的質疑聲確實存在。但三亞針對所有居民和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的補貼,也體現了一種公平,體現了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城鄉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對三亞的歸屬感和幸福指數。
  楊志勇表示,三亞的這筆物價補貼的象徵性意義大過實際作用,但引發如此關註說明民眾對政府發放“紅包”的行為十分關註,“像澳門特區那樣發放‘年度紅包’,內地城市並不多”。有網友對三亞的舉動“點贊”,網友“厚德載物181”表示:“錢確實不多,但這不也是我們所期盼的嗎?地方財政收入好的城市不僅三亞,像三亞這樣給民眾補貼的卻不多,所以我們還是應該給予肯定,希望有條件的城市學習三亞”。
  其他城市能否學習三亞?楊志勇表示,在我國現行財稅體制下,各個城市要不要借鑒三亞的措施,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並不是說三亞這麼做得到好評,各地就要學習。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認為,考慮到各地經濟狀況、財政收支水平和政府意願等多方面因素,預計之後的效仿者不會太多。
  網友呼籲“授之以漁”

  專家建議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平抑物價
  自2010年下半年至2014年春節前夕,三亞市已累計發放物價補貼約12.9億元,惠及約463.79萬人次。據劉錫安介紹,發放補貼的標準則是根據三亞市政府財政可承擔能力、三亞物價水品、居民收入增長情況三個因素制定的,目前三亞市物價補貼工作進入常態化工作機制,補貼資金每年財政都會做出預算安排。
  楊志勇表示,物價補貼的資金來源屬於財政支出,本屬於納稅人的錢,發“紅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但畢竟“治標不治本”。他認為,政府部門應該將資金用在和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例如改善醫療、教育等設施,同時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平抑物價。
  網上也有類似呼聲,網友“李然Hugo”表示:“在我看來,如果把錢花到當地勞動力崗位培訓和完善教育養老醫療建設上可能更應該吧。”網友“小諾飛”表示:“2.2億可以創造多少就業崗位,平攤到每個人手上就是杯水車薪啊,財政預算有結餘也不能這麼花啊,授之以漁不好麽,是不是,三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z89uzuad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